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 >> 工作动态  >> 查看详情

袁州勤廉史话|清正廉直 成仁取义--袁继咸的故事

来源: 宜春市袁州区纪委区监委网站  日期:2022-06-18 22:08:51  点击:2195  属于:工作动态

  编者按:袁州历史文化悠久,人文积淀深厚。在袁州这片土地上,既出现过不为荣华富贵所动、坚贞不屈杀身成仁的清官良吏,也涌现出胸怀民族大义英勇无畏、心系群众疾苦克己奉公的革命烈士。鉴古知今,学史明智,让我们一起细数历史长河里的鲜活故事,品读先贤先烈的赤诚情怀,培育新时代新风尚之浩然正气。即日起,“廉洁袁州”微信公众号推出“袁州勤廉史话”栏目,敬请关注。


  清正廉直 成仁取义

  ——袁继咸的故事

  袁继咸(1593-1646),字季通,号临侯,江西宜春寨下乡横塘村人,历任御史、山西提学佥事、湖广参议、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等职,与文山(文天祥)、叠山(谢枋得)并称为“江右三山”,是崇祯、弘光两朝时期的一位封疆重臣。

  抨击权宦,严拒请托。崇祯七年(1634年),总理户、工二部的内臣张彝宪,进呈了一份“觐官投册”的奏章,规定要觐见皇帝的官员须先在内臣那里记录名册。袁继咸当时刚刚提学山西,尚未赴任。他认为此事不可:“士有廉耻,然后有风俗;有气节,然后有事功。今诸臣未觐天子之光,先拜内臣之座,士大夫尚得有廉耻乎?”他认为这样会使上自藩王、下到县令依次来请托,跪拜在宦官的座前,引诱天下人来干无耻之事。张彝宪大为恼火,就上书诬陷其贪赃枉法。

  在山西莅任时,山西巡按张孙振因向袁继咸请托被拒,便怀恨在心,公报私仇,诬蔑袁继咸贪污受贿。崇祯帝得知后十分生气,将袁继咸逮捕问罪。袁继咸素有清正廉直之名,山西生员傅山、薛宗周等联络100多人追随入京,上疏朝廷,散发揭帖,为之辨诬,成千朝野人士联名为袁继咸申冤。此案审理历时半年,轰动京城,最后真相大白,袁继咸得以平反昭雪。

  刚正不阿,敢言直谏。1644年,福王(南明弘光帝朱由崧)在南京即位,原李自成的部将高杰因归顺而被封为兴平伯。袁继咸谏言:“封爵是用来奖赏有功的人,无功而封,有功的人就得不到激励;骄横的人受了封,往后骄横的人会更多。”福王说:“事情已经办了,又该怎样?”袁继咸说:“首辅马士英拉拢高杰渡江而来,应该让他前去安抚高杰。”福王面露难色:“他不想去。”袁继咸认为:“陛下刚即位固然需要用恩惠笼络人心,但更应当用法纪来安定人心。”马士英把持朝政,弄权任私,从此之后,对袁继咸怀恨在心。甚至袁继咸给朝廷的奏请都被挡回不用。

  弘光元年(1645年),马士英诬告袁继咸和明军将领左良玉。左良玉由武昌起兵讨伐马士英,以“清君侧”之名实施兵谏。当时袁继咸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,驻节九江,左良玉路过九江时面见袁继咸,企图胁迫他参战。袁继咸断然拒绝,并慷慨陈词,晓以利害。左良玉回心转意:“我说准不再攻打南京,把檄文改为奏疏,在都城外驻军,听候圣旨。”

  坚守大义,舍身成仁。弘光元年(1645年),清军攻陷南京,弘光政权灭亡,袁继咸被俘,清廷对之礼遇甚优,劝说他出面招降江西各地抗清义师,并允诺仍授以总督之职。袁继咸不为所动,断然拒绝。清廷设宴招待,他不饮不言;清豫亲王多铎召见,他不揖不拜,正色道:“为国重臣,深受厚恩,不事二姓。”清军将其押解入京,他在军中自铭曰:“大官好作,大节难移。成仁取义,前训是依。文山、袁山,仰止庶几。”决心以南宋末年的忠臣文天祥为榜样,舍身取义,为国尽忠。

  押解至京后,清廷仍不断以高官厚禄,劝诱袁继咸投降。他的一些部将抵受不住引诱,纷纷剃发归降,袁继咸仍着明朝衣冠如故。清内院学士刚林劝他朝见清帝,诡言说道:“我大清为明讨伐流寇,今贼未灭绝,袁公你入仕,可为先帝报仇。”袁继咸面容严肃地说道:“袁某乃被俘之臣,并非投降之臣,绝无入朝之理!讨贼,贵国之惠。今天子蒙尘,袁某为人臣子,岂可图富贵!”清廷于是将其关押,派遣兵卒看守。袁继咸安之若素,幅巾衲衣,兀坐读书,著《经观》、《史观》,并仿文天祥《正气歌》作《正性吟》。清廷喝令其剃发易服,袁继咸说道:“衣冠服饰乃祖先所赐,不可更改。倘若舍弃生平信仰,虽生何为?”清廷见劝降不得,恼羞成怒,于隆武二年六月,将其押赴菜市口行刑。袁继咸英勇就义,谱写了一曲具有民族气节的忠贞壮歌。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年),清廷追溢袁继咸为“忠毅”。


分享到: